精密鑄造件另一主要質量指標是表面粗糙度,一般不能超過3.2微米,0.8~3.2微米。有許多因素,如壓型、熔模及表面質量、澆注工藝、合金種類等,都會影響鑄件表面粗糙度。
(1)壓型和熔模表面質量。熔模面粗糙度是影響鑄件表面粗糙度的重要環節,同時還與其表面質量、模態約束方法、約束工藝參數等有關。
(2)表面質量。它是以柱狀結晶結構網為骨架,耐火、增劑、水等填充于中心,使焙燒后的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孔。通過表面孔滲透的金屬液是造成零件表面粗糙的主要原因。進入深度:金屬液的深度:晶徑、面孔徑均勻聲、合金液面彎曲半徑等等,精密鑄造。
因此,要得到表面光滑的鑄件,必須減小晶粒和填料顆粒的直徑,減小表面孔徑;或者選擇能夠富集于表面的增加劑,使鑄件表面更加光亮。
(3)澆鑄過程的影響。高溫下,金屬液澆鑄溫度及壓頭、真空度等工藝參數都會對表面粗糙度產生影響,尤其在型溫澆注溫度方面。
鑄造溫度、金屬液澆鑄溫度與鑄件表面粗糙度的關系。隨著溫度的提高和金屬液澆鑄溫度的推進,金屬液體充填功能得到改善,進入表層孔隙深度增大,鑄件表面粗糙度增大,精密鑄造。
(4)合金的作用。采用金屬液澆注時,熱導率低,制備出的鑄件晶粒粗大,導致表面粗糙,晶粒間有凹槽,可使表面產生粗糙的現象,這種溝槽深度可達到7μm。因此,應對該合金進行變質處理,并選用導熱性能好的鋯英石等填料,使其冷卻速率提高,使其表面層變細,從而降低其表面粗糙度。